写在入学考之后
入学考试我对英才班、大学生活的一些疑问和解答。
我刚才和 LYS 交流,他告诉我报名英才班还是比较有必要的,因为后期插入英才班是很难的事情。入学考试后其实我可以尝试若干个英才班的报名,看看能不能上,到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签字。但是只要涉及这种选择专业的问题都是要进行慎重考虑的。
关于是否坚持自己主见和带节奏的问题,我认为,坚持自己主见的一大基本前提是前提条件不变。当初我认为英才班很灵活,后期可以选定专业方向后插入,但是当前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。
Update on 2024/8/25:目前阅读了学校发的“少年班学院话科大生活”手册,得知少年班学院的学生是否加入英才班不影响未来转专业的机会,未来也可以调整修读专业。目前有关英才班更多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了
Update on 2024/8/26:目前报名了华夏计算机英才班和人工智能英才班,不知道能不能上。
Update on 2024/8/27:听从 MY 的建议,多报名了几个英才班——中微集成电路、量子信息科技。
Update on 2024/8/29: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,决定大一入学不进入英才班,选物理类的培养方案,之后再选专业与方向。放弃了中微、量信的面试。
英才班十问
明天可能有较长的空当可以认真考虑、咨询英才班方面的问题。目前主要问题是:
- 英才班在学习的深度,资源的多少,出国留学/读研深造的机会与少年班学院普通的培养方案有什么区别?
- 是否可以采取先学数学或者物理,再转专业的策略?
- 中科大中涉及计算机方面的英才班有:信息科技,计算机科技,网络空间,人工智能,量子信息科技五个,这些英才班(尤其是信息科技、计算机科技、人工智能)在课程内容、未来发展方向上有什么区别?
- 如何找到合适的学长学姐,或者联系专业指导老师咨询?
- 英才班加入后是否可以进行修读专业、专业方向的调整,如果可以,到底可以怎样调整?
- 如果不上英才班,后期调整专业是否更容易?之后插入英才班的难度多大?
- 目前计算机、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过猛,在未来是否会出现人才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?
- 量子信息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?
- 这些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何?学校毕业生的取向如何?留学是否会受到限制?
- 这些专业是否可以与其他学科构成交叉?如果可以,有哪些例子?
英才班的区别
自己的搜索:
- 信息科技偏重的是通信,比如信息系统、信息处理、微波技术。
- 计算机科技学习数学、物理、编译原理、操作系统原理、算法、数据结构,其他东西是选修,比较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专业。
- 网络空间与计算机科技类似,但是专业核心课程为计算机安全,密码学,编译原理H,更侧重安全方面。
- 人工智能英才班网上没有搜到。
- 量子信息科技主要学习物理,再学习一些数据结构,机器学习,量子实验,量子信息技术。
一些刚才没有提及的其他的英才班:
- 华罗庚数学:很难(偏)的数学+普通的物理
- 严济慈物理:很难的物理+普通(不算太不同)的数学
- 生物学:生物学+一些化学+普通的物理+普通的数学
- 化学:各种化学+普通的物理+普通的数学
- (其他英才班不再赘述)
生活
在生活方面,也有一定的问题:
- 一般在中科大待一段时间以后会认识哪些人?同班的同学是否会互相认识?
- 在中科大有哪些认识同学、学长学姐、老师的机会?需要怎样主动找他们咨询问题?
- (针对男生)有没有必要认识异性同学并和她们交流?这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? 不太刻意即可
- 向老师提问的重要性多大?老师是否会对一些频繁问问题的同学感到厌烦?
- 少年班和创新试点班的同学在资质上区别大不大?创新试点班是否有不少人是“比较懒,不想上高三,喜欢玩游戏”的学生(来自某高中同学)。 (我对自己有种莫名的自信,总是暗中觉得自己是因为高一冲信息学省选所以没有去年来,今年如果继续搞信竞就是银牌,如果选择别的竞赛也会比较成功。但这可能是自负,现实比我想象中的残酷)
- 最终优秀的学生一般在入学时(少年班学院)是否优秀?大学中的努力到底多有用?有良好的自我要求(比如作息)就可以称为努力吗?
认识哪些人
LYS:除了室友和桥牌社的,基本不认识其他人。(他认为他的大一生活比较“混乱”)
MY:上述只是个别现象,在中科大认识人的机会有很多。
有哪些认识人的机会
我的答案:社团活动(相同兴趣的各年级学生)、专业课讨论(同专业同级学生)、“少年遇伯乐”活动(导师),但尚不清楚如何认识各种专业的学长学姐。
MY:通过社团了解学长以及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,不需要刻意寻找。最忌走两个极端,一个是不要太有目的地认识人、去交往(包括异性,可能造成误会);也不要因为害怕与人交往而畏畏缩缩。
向老师提问
MY:向老师提问并非特别重要,既不要刻意找问题问,也不要遇到问题畏畏缩缩。老师一般不会因为学生频繁提问题而感到厌烦,但是提问必须要有质量,注意以下几点:
- 不要问老师“我该怎么办”“我该干什么”,老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,这种问题会显得不知所云。
- 要有明确的问题,不要在老师面前扭扭捏捏说不清问题是什么。
- 不要问一些自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,比如网上可以查到的培养方案、上课笔记中有的内容。
少年班和创新试点班资质的区别
我的答案:区别不大
MY:没有一个通用的办法衡量学生的“资质”,“少年班”和创新试点班只在东部较为发达的省份广为人知,对于西部省份的同学,在高考前可能根本没有听说中科大的名字(她以前就是这种情况),所以,除了年龄和来源地区上的差异,少年班学院和高考生的差异都可以忽略不计,何况少年班和创新试点班?入学考试的成绩反映的也更多的是地区、信息上的差异而不是真正的“资质”。
一些小的思考
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,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”——《师说》
这句话反映的场景在现在不是普遍现象,可能难以理解,看似滑稽。但它实质上反映了从古至今,人们在求学问道的时候往往看重面子,比如害怕问老师太多问题怕打扰了老师,或者觉得自己思考不够深刻可能被老师认为弱智。这些担忧其实会妨碍我们的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