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课记
这篇文章主要记录我大一秋季学期的选课经历,和期间听到的一次心理健康演讲。
日程安排
- 2024/8/30:一年级课程预选开始(12:00)
- 2024/9/3:
- 一年级课程抽签(8:00-18:00)
- 正选与退课开始(18:00)
- 2024/9/4:一年级课程面向全校开放选课和个性化选课(12:00)
- 2024/9/14:正选与退课截止(18:00)
选课日志
Update on 2024/9/3:之前一直没有写,现在才想起来写这段文字。
除了大学生心理学(四进一的通过率,可能要等到春季学期才能修了),其他抽签的课都抽中了。虽然选中的老师不是最优秀的,但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。可能算是我比较幸运,也可能是我比较保守的选课方案的缘故。
主要考虑的是 L4 级别的科普英语交流A,这门课只有在周五才能保证抽中(可能因为不少受欢迎的数学分析和力学课都和这节课冲突),其他所有的选课方案都是基于它展开的。因为选了这门课,数学分析和力学抽签的竞争激烈程度都小一些。
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一周五节早八,但是对于我这种作息较为正常的人来说应该还好。由于心理学没有中签,这个学期的学业压力就会轻松一些,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学好我的数学分析B1,力学A,和化学原理A(这三门课似乎都不会很简单)。
Update on 2024/9/4:被人工智能科技英才班录取。化学原理 A 不会上了,力学 A(估计)也不会上了,应该会多一门线性代数 B1。这个学期好好学数学。
关于西区三教和东区五教
实验时间:2024/8/31 上午
实验 | 起点 | 终点 | 方式 | 时间(精确到半分钟)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宿舍楼 | 西区三教 | 骑行 | 4.5 | |
2 | 西区三教 | 东区五教 | 步行(120次每分) | 18.0 | 见备注一 |
3 | 东区五教 | 西区三教 | 骑行 | 8.5 | |
4 | 西区三教 | 东区五教 | 步行(120次每分) | 17.5 | 见备注二 |
5 | 东区五教 | 宿舍楼 | 骑行 | 4.5 |
- 备注一:该实验较不严谨,由于绕了远路,实验结果通过加减法运算纠正。走路时等了红绿灯,进中校区时掏校园卡花费了时间。
- 备注二:汲取上次教训,走路使用了节拍器,没有等红绿灯,进中校区提前准备好了校园卡。
- 步幅没有测量,可以之后补测。
心理健康演讲
Update on 2024/9/5:
演讲人:安徽大学高志强
“第十名现象”:在教学中下个阶段最有可能成功的学生,很多时候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,而是班级排名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。
产生的原因:心理定势与人格固执,我们习惯性的在经验库中寻找过去成功的经验解决问题,而对新的创造性的方法没有思考。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。心理定势能够易化大多数的问题解决,但也会导致方法固着。
智力(智商)的更高境界——智慧(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,适应是更大的智慧)
韩非子日:“世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……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,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社会角色转化有以下几个概念:
- 角色期待:不符合期待——收到文化反噬(不只是“社会性死亡”) 角色期待分为个人角色期待和组织角色期待
- 角色认知:对对方角色期待的认知
-
角色转化:使自己更符合角色认知的过程 主动角色转化:预先进行考察的角色转化 被动角色转化:意识到出现问题,再采取行动的角色转化 蒙昧角色转化:不到没有办法,不采取行动的角色转化
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——《论语》
-
角色实践:角色转化的结果 角色冲突、角色成功、角色失败、角色逃避
生涯设计的关键在于“生涯设计”
习得性无助:习得性无助能够在场景间迁移。
“内卷”,“躺平”:
- 内卷的客观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评价单一(唯独与标准)
- 内卷的直接原因:横向社会比较下的焦虑
- 内卷子承父业
情绪脑:当情绪被高度激活,理性会被无限压缩——情绪管控能力是自我力量的标识
情商 | 自我 | 他人 |
---|---|---|
辨识 | 自我觉察: 情绪的自我觉察 正确的自我评估 自信 |
社会觉察: 同理心 换位思考 情绪辨识 |
调节 | 自我管理: 情绪的自我控制 适应力、主动性 阳光心态 |
关系管理: 情绪感染力 沟通能力 合作能力 |
flowchart LR
A(能力高)
B(敬)
C(积极社会影响)
D(消极社会影响)
E(人格魅力)
F(孤家寡人)
A --> B
B --> C & D
C --> E
D --> F
社会影响——实质社会影响,心理社会影响(核心为情绪感染)
“遇见你,我活成了我喜欢的样子”——积极社会影响
让·皮亚杰——自我中心学说——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,换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课
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《论语》
一点想法
上述心理演讲是建立在“我们需要符合众人对我们的预期”这个前提上进行的。但是,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并不能随波逐流。在千帆竞渡的世界中,我们应该秉有属于自己的坚持。
易初本迪兮,君子所鄙。——《九章·怀沙》
比如,我们不需要向着对所有人的角色认知进行转化。我们并不需要迎合世界上所有的人,而是身边的人和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。但是,“有帮助”的标准就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的事情了。
这点浅薄的观点启发自一位好友。